2009-03-28

推動小組的角色(在局、處之間)

主題:推動小組的角色(在局、處之間)
編號:D1
召集人:林建志
參與者:詹佳琪、比恕依、孫明德、吳玉萍、林建志、李吉崇、蕭仁義
    林于靖、王國政、黃正德、廖中勳、高雪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內容:
建志:文化生活圈的推動團隊要讓社區居民與生活圈互動,可以將各地區之社區機構,由文化生活圈之推動團隊來擔任這樣的工作,達到互動。
明德:各推動團隊及公部門都可以相互交流、專業人員也可多方整合其專業進行。
正德:每個社區發展的階段不同,針對不同的社區要給予其不同的支持,因此並非一味採用他人成功之案例,而是要發展一套自己的"社區發展",要讓台東人、社區人先繞愛自己的土地,才有創意和特色產生 例:全台東的涼亭都同一樣子,哪有特色?創意?社區發展要能創造一式和自己的方式和一個人才庫,彼此支持,避免
   「失溫」,失去熱情。
建志:社區人員的延續性?現在的人才,往後是否有接班人?
正德:社區工作人要能持續學習,且要發動其他後輩加入,共同學習、使凝聚力持續,動力也永續下去。
建志:做社區的如何再拉一些人進來?今年社造點,地方文化館第一類,第二類,水保局20個社區已出來,該怎麼做。東大有社造課程,如何將實務經驗介入教學。
廖老師:萬安、永安是否有第二批人可以做社區?
玉米:社區已有三代社區幹部,有改朝換代。
廖老師:東大目前有社造,地方文化館的講座,昨天請戴明雄講師來演講,他說做重要的是如何把年輕人拉回來,我很同意。以台東為例,長期較適合,台東人留在台東大學唸書最多的是東女,辦理人才培訓,可以在暑期辦理,如「暑期社區培訓營」,從認識台東的社區,也有開始做台東的調查,可從大專生方面著手。
佳琪:青輔會有暑期社區年輕大專生,和廖老師說的類似。如果直接培養大專生這群人,可能會有畢業後的工作動力,並從這時候培養社區意識,先認同,喜歡家鄉。
寶分:現在社區要做事都是幹部,人才都不知道去哪
校長:可能要從學校課程著手,向下融入課程。
寶分:可否利用寒、暑假跟孩子分組去做調查。
雪祺:教孩子先不必是社造、社區發展,而是融入教學。
建志:我的認定我現在教學,這種無法從課本中瞭解,需要有行動、實務去做大學內的學生如何與社區掛上鉤?前人才培訓沒有系統,社區幹部都處於被動的狀態,要重新調整課程。
校長:社區沒有橫向的聯結,社區與社區的成效落差太大。
   課程要在同中求異求趣味,激發不同的聲音。
寶分:社區學員參與度很低。
佳琪:參與培訓課程的動機在哪?學生對於社造並不瞭解,沒有看到社造的未來
   性,怎麼從被動變成主動?
廖老師:從學校教育開始通常是因為校長的積極度,面臨到校長更換後如何延續就是一個問題。中小學的課程都有社造的部份,但瞭解的教師有限,如何讓社造課程充分發揮實作性?大學課程主要以入門為主,學生想要深入的了解就必須是主動的,培訓課程也是如此,要從社區的角度出發,了解社區的需求是什麼,根據他們的需求開設課程,根據不同社區的性質開課。東大師資進駐會有困難,目前主要還是針對學生開課。
建志:可以納入實習課程嗎?
   怎麼樣把實習的課程當作社造學程的課來開?如社工實習。
   →實際面的市場問題?
   →動機是什麼?
仁義:其實社區還是可以創造出就業機會的,需要整體的配套措施,這就是要有
   社區產業的原因。
建志:社區如何創造共同機制,謀生是否只能透過貨幣值得思考。

沒有留言:

一起打拼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