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農村再生需要什麼?法條、觀念。什麼是「農再條例」?在台東會怎麼做?
編號:A3+A4
召集人:孫明德、比恕依
參與人員:吳玉萍、于靖、蕭仁義、吳敏甄、廖中勳、林建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內容:
局長:農村最大問題是人口老化,在訂定條例時有利的條例都列進去。立法院下星期要召開公聽會,多聽取各界的意見,農村再生條例需要什麼?如果大家觀念都不改變,會遇到什麼困難?配套需要怎麼去做,才不會是農村的浩劫。社區都認同了才來做,需要修正、還是可以修正。
蕭仁義:政策應該趕快訂,不然社區一直都在等政策通過。政策若還不修正,社區越等就越落後。
比恕依:比較不成熟的社區該怎麼做?
局長:條例最重要的是由下而上,社區沒有共識、沒有整合,那就停一下,不是讓政府強迫去做。希望社區有自主性,由下而上,不是一視同仁,是希望每一個農村有自己的特色。
比恕依:農村再生條例聽起來是休閒農業,跟社造好像沒什麼差別。
局長:農村再生條例強調生活面,社區如果需要休閒,農村再生就支持這部分。
社區的環境如果改善,生活面不僅是景觀,其於都會得到改善。農村幾乎可以改善的項目都放在裡面,不只是有景觀,台東的景觀不輸西部。如果再拿,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社區內部可以慢慢來。
建志:提案社區的計劃比較偏向生活內部需要,還是環境改善?自我檢定和自我評量如何定?廠商(工程)方面應有評量指標。
局長:過去在做防砂壩都是直線、直角圖,前週到後壁社區看過,他們有砌磚…
蕭仁義:這真是社區的痛,例如後面那個步道,實際上並不跟設計圖相同,後來跟課長討論是否可以依現場實際的狀況、變化性後,是否較實用、較好看。
局長:幾乎都是依工程圖來驗收,不然檢調會來查,現在這種現場的需求會慢慢修正,我們也會擔心,農村會變成四四方方
蕭仁義:會啊!以後農村、公園都會變成一樣。
局長:希望社區內的人可以做討論,像武陵那案子壓下來
林建志:我提供國外的案例,公共設施、設計師並非唯一主導,也讓藝術家進駐。現在招標,超過一百萬都要招標。以台灣來說,就國內幾家,是否可以在標單上加一項條件,例如:藝術家或是讓設計師納入團隊。
局長:現在藝術家、景觀設計師是否可以加入專家資料庫,招標只要就其公平、公正、公開。現在的狀況,台東就那幾家。
林建志:公共條例藝術部分要五千萬以上
蕭仁義:池上自導系統是90年開始做,至今已經8年,較優的稻米達人,標準更好,較重視質感。90年讓黃瑞茂執行的案子,基隆的廠商過來,稻米原鄉館,是我們自己監造、自己做工程算是修繕,是一個藝術家設計的,把想法告訴他之後才畫出來。現在我在僱工購料都會有設計費,需要建築師轉化成設計圖,這個是可以發包的。
中勳:馬上執行新年度農再計劃,執行的好壞攸關農村未來。這塊大餅有些社區要躍躍欲試,但有幾方面需要小心:1、政府部分的把關需要更謹慎2、輔導團隊方面發揮最佳效率,讓社區能有所體認,輔導諮詢更重要,短時間內要社區迎戰這個大計劃是有其困難。剛開始執行的社區應給經費不宜過多,多給予正確概念
寶分:農委會辦的「漂鳥營」成效良好,農再條例應關照農村人口老化的問題,畢竟以農立國的台灣不能不照顧農民未來的生計。再者,不景氣的年代,年輕人回到家鄉讓青壯年人口能重新拾起農地的工作,也是發展的方向。
→農村再生條例屬新的,應邀請pro和against雙方團體、人士進行OST。
→條例將對農村的影響如何?
→或許有那些法條需要更精準的明述?
2009-03-2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