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社區與圖書館的結合
召集人:鄭瑞蓮
編號:A4
參與人員:詹佳琪、高雪祺、比恕依、鄭瑞蓮、林建志
-------------------------------------------------------------------------------------------------
討論內容:
鄭瑞蓮:隨著時代的改變,圖書館已非被動經營,而是需要主動營造,圖書館財有人、才會有效地被使用
一、環境改善
二、館內的地方配置、各種類十分多元化(創造像家的感覺)
三、配合地方、社區內部結構(人口、文化)改造圖書館
四、館藏:茶類、數為中心(POC)、觀光類型
數位機會中心的建設,教育部的美意主要是以使用者的角度切入,教學基礎電腦功能、觀光和研習的課程,例如:民宿、農產品行銷、部落格的建立
林建志:圖書館的資料、資源如何與社區結合,有什麼的想像?若以圖書館為中心,人員之使用是否會太緊迫?可否使用當地志工團?
鄭瑞蓮:社區民眾動員較困難、年輕人少、老年人亦無法擔任,以台東大學資訊志工團為協助對象,亦會像永安社區社教工作站、學校那裡做資源的協助,各單位的有前出錢、有力出力,共同建設
林建志:圖書館不要只以本身為中心,可以和地方其他團體進駐,給予協助,不同的活動和研習課程,可以藉由開放空間會議來整合地方各單位和團體,各部分出力和展示其專業能力、辦理讀書會,共同來讀「社區鄉志」,亦可歡迎編撰者進入其中,共同分享社區的文化、資訊
鄭瑞蓮:在DOC的計畫中,圖書館開設許多相關課程,但只有圖書館出力,因此真的很累
林建志:可以歡迎社區內有力人士、單位、團體可以共同參與,可帶來更多、更大的效益。常常社區會有各個不同的公部門投入不同資金、資源,但卻造成資源重疊、浪費,因此地方生活圈之結合,就為避免此狀況
高雪祺:看到社區和圖書館,及可與學校相結合,資源進入學校,培養學生志工(小學和中學生)帶動整體的動員
鄭瑞蓮:現在學生的生活和在學校的壓力,反而造成服務之時間太機動、很片段;加上鄉的地域範圍廣、交通亦為問題
林建志:建立志工團,不限對象、年齡
一、時數的認證和回饋(可用非金錢性的、像商家募禮品)→可避免資金不足
二、志工團的建立、整合地方人、各商家單位、圖書館即成為資源、資訊的平台(互動平台)
三、等其成熟,即可創造「流動圖書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