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2

1.地方教育-留下來或離開2.地方文化教育的實現與紮根可能-青少年成長團體的實例分享

標題:1.地方教育-留下來或離開2.地方文化教育的實現與紮根可能-青少年成長團體的實例分享
召集人:張銘珊、頌恩
編號:A3、A5
參與人員:張銘珊、姜柷山、李吉崇、黃瀚、比恕依、詹佳琪、高雪祺、吳敏甄、張寶分

---------------------------------------------------------------------------

討論內容:
頌恩:分享工作者的心情
張銘珊:當面對孩子,希望給予謀生技能,以教育思考點,能給予孩子未來的機會
姜柷山:灌溉更多知識吧!給孩子有擁有對未來的選擇權,當有天可展翅高飛時,也有回故鄉貢獻的能力
吳敏甄:升學面臨選擇,因為夢想與現實生活相悖離,有時無法一昧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
姜柷山:過去的年代,大學有相當豐厚的獎學金
吳敏甄:只有前幾名或有清寒證明可有獎學金
張銘珊:我們應給小孩子什麼願景?若地方有能力,將所學貢獻給地方,對未來生活有加乘效果,但現今很少教育孩子此觀念
姜柷山:社會隱藏的問題、父母親給予孩子的觀念、學校教育失敗、家庭教育崩潰
李吉崇:故鄉的美好放在心裡有不同例子,某些人再外流浪一段時間,還是選擇回來,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是一昧的讀書,成長過程留下深刻故鄉生活關懷的印象,這樣的經驗會一輩子深留記憶中
頌恩:年輕人應在部落接觸,青少年文化成長班的計畫是在這種概念下產生。藉由活動可以編輯成社區刊物,集結後成為每個青少年的共同記憶,透過刊物是一個能與他人為討論的平台
黃瀚: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希望到大學有相關科系。在為參加青少年成長團體前,不知道也沒有任何對年齡階級的概念,和在部落所扮演的角色,參加後較有向心力,固定時間會想回家鄉及關心家鄉事物,並與家鄉的人連絡

高中的教育仍然是填鴨式教學→需求與學習場所
李吉崇:在外充實完畢後再回來,才能有眼光
比恕依:讓小朋友在〝留在〞部落的時候好好陪伴,離開只為了回來
頌恩:現在不陪,以後就會〝賠〞

沒有留言:

一起打拼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