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4

今天的社造之旅-池上/圖書館/教育 by小山


有趣的學習

原本要搭一大早的火車,但因為賴床還是沒能搭上預計的火車,所以還是騎車去啦!寒風陣陣幸好我有換上長褲跟棉外套…呼呼!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從台東騎車到池上,看到了熟悉修社造同學、建志老師還有淑芳執行長,另外還有熟悉的便利貼,這樣開放式的討論,在永和社大也有過經驗,因此還挺熟悉,但不同的是周圍海報的布置!跟世界咖啡一樣,重視環境的營造。開場介紹Gail的一句話,一開始就吸引了我,因為他說的大意為「其實圖書館具備很多的功能,即使沒有學校也可以有學習」!我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因為學習本來就應該是如此的…

開場白之後,大概介紹了一下開放會議的方式,接下來就是議題的叫賣,這部分很有趣,我原本想了兩個議題,後來還是提出一個是「圖書數位化的可能性與另種可能?」但是沒有提出來,只說了下面第一個議題

議題一-1:「留下來或離開」(並不是我要留下或離開,而是到底在地方教育的時候,我們要怎樣認識後面的哲學觀?)議題一-2:活動、刊物文化的累積

在網路上看了大前研一接受天下的訪問做了以下的摘要:
金融海嘯,因為美國引起金融海嘯!美國印鈔票跟外國人舉債,美國人用全世界的人錢享受生活!沒有了收入美國人可以過什麼生活?

日本人不願意消費,所以高額儲蓄使得日本經濟停滯。日本人應該享受生活,所以應該消費,而不是儲蓄!萬一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年長者存錢!沒有目的的存錢!在臨終前才說希望多花一些錢。

生活者大國的思維出發!產業、企業西移中國,台灣需要改變,變成夢想中的生活之地,日本人也樂於常居!不要創造工作機會而創造工作機會!不用擔心沒有工作,明天有夢,才能有更大的格局看到未來!

其實,我知道年輕人離開之後,或許可以,但是地方需要人才,不一定是當地人但是最好是有心人!對吧!在建和書屋遇到需要很多大學畢業的人才,年輕人除了打拼自己的工作外,能不能協助社區的工作!照顧這些需要被幫助的小孩!比恕依分享了他自己的經驗,為了謀生他離開了部落。畢竟,現在的工作結構中,靠文化、社區工作的人到底能不能活下來?就如同我還是很不確定書屋的人到底是怎樣過活的…

說到了現實的問題,現在的學生都會為了自己的「生計」提早打算!畢竟我們的媒體所提出的都是恐嚇…唉~為什麼沒有看到另種可能性?缺乏格局,我想要知道的就是,其實我們的生活可以很單純,鼓勵孩子有能力走出去看,但是在故鄉有美好的回憶,讓他們願意回來這裡努力,李處長說到他認識很多民宿的主人因為出去外地後,更加珍惜這塊土地,所以做得很好!

我到底要給孩子怎樣的生存哲學與觀念?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也知道我們可以不食人間煙火(這是我對做社造的人的感覺,在社大、在書屋都有這種感覺,生活其實很簡單)…但是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這一直是我所關注的!或許就如同大前研一所說的,我們不是要創造工作機會,而是要有「夢」-願景,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留下來當農夫,若變成沒有能力的人所說的話,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我寧願孩子有選擇的能力後,選擇回來當農夫!這是不一樣的意義的!不要把當農夫當成容易的事情,或者是失意之後的備胎!而是真心的真誠地對待這樣一個工作,並以此工作為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做課輔,因為要讓孩子在一定的能力基礎上,至少在主流價值裡面,他也是有最基礎的學習!懂得突破生活的困境,重點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早上認識了原藝班高二的黃翰,他說他要當農夫,這倒是挺確定的,很有趣的少年!他認識光復(呵呵青年領袖間也是有交流的)。他對於原住民文化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數學是他的死穴,聊了許多天,問了他你喜歡讀書嗎?他說不喜歡…但是看到他後來翻縣誌很認真的閱讀,一定是裡面有他喜歡的訊息,或許他可以讀類似這樣的系,打開了他的興趣之後,做什麼都可以很有目的啦!我們的教育裡面,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有趣的,書本的經驗,可以帶給自己更多的視野!其實自己的經驗很重要,但是若能加上更多人的經驗交流,這就會成就一番不同的視野!

現在的教育體制雖說有很多的不合理之處,但是哪有一個體制是完美的?
書屋的教育…若能創造出向瑞吉歐一樣的風潮!

思考,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
問題,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的不只是個別「有特色的小學」、「有特色的中學」、「有特色的社區」,而使整體有特色的大知本地區。但這個特色絕對不是為了要有特色才有。重點是因為我們為了孩子的心!

議題二:地方圖書館與地方教育的結合
原來地方圖書館就是文觀處的管轄,在經費拮据之下,雜誌購買就沒有太多錢購買新的書籍!但是這不是太過重要,畢竟書本能夠被運用,或者靠募書也都是一些管道。不管怎樣的職業,若能做到「專業」都是能夠發揮最大功能的一群人!就如同教師一般,若圖書館員能夠兼顧多功能當然是最好的啦!呵呵~所以需要地方圖書館的人一起來思考!原來這是這場工作的主要意義存在!(我還是有點傻傻搞不清楚,是到下午瞭解處長就是主責人呵呵~才了!就如同我一開始南北搞不清楚還迷路,但是還是找到正確的路啦!)

地方圖書館,若說需要兼顧一些「教育功能的話」那就是提供場所,讓教育人員與學生進入使用。
一個地方自己籌組的書屋,發揮了地方教育的功能!

這裡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夢,但是這個夢最單純的起源就是希望未來的生命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照顧!

那天聽到書屋伙伴的分享,就想到「共識」與「被消費」的話題,秋蓉打趣的說,不只是案子都給你們執行,有需要也可以把我也借去...的確,並不是為了爭權奪利,只是單純為了社區為了孩子而努力!不知道這樣一個學期執行下來會如何,但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青年會在路的轉角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真是不錯,那種守望的感覺真好!感受到社區的改變...這是最近的建和。另外祖兒越來越瘦...也越來越帥氣且貼心依舊!

希望能夠有另一種教育體制的出現,一種有特色的大知本學習網絡!化弱勢為優勢,當一個優質的農夫...看到未來的願景在哪~綠色產業與科技,還有醫療是未來的趨勢,要讓孩子看到這樣的需求!!不是要讓孩子變成有錢的醫生,而是能夠回饋地方因應需求的醫生!

地方圖書館可以是旅遊資源

我對於台東並不熟悉,很多地方很多空間都是陌生的,原來還有這麼多有趣的地方可以去!大家到池上旅遊會懂得先去池上圖書館嗎?騎腳踏車,晃蕩到此地的時候除了可以有一個歇腳的地方外,還能夠坐下來休息一下,享受一下當地的人文特色!瞭解這個地方居住的人們!這才是所謂的深度旅遊!這樣的想法原本在書屋就有了,只是延伸到地區圖書館,當地方珍貴的書籍被看到,或許這才是有趣的賣點!地方圖書館不只是給當地的居民使用而已,還有外地的遊客!地方圖書館外面外面的郵筒可以寄信,寄一個有紀念價值的郵件,特殊的郵戳,這或許也是另一個加值的活動!文化可以帶著走......!紀念品不用只是...紀念品?!

還記得去綠島自助旅行的時候,首先就是上網找了很多的資料,另外在炎熱的酷暑下也到旅遊中心吹冷氣,但是最重要的是,那邊有很多的資訊,透過訊息的給予,學到了很多有關於當地生物等訊息!這就是自助旅行的真意!很多東西在網路上看到是一回事,當自己真的看到朝陽泡在溫泉裡面,知道原來這就是「海底溫泉」原來海底溫泉是「溫」的!

資訊若不能提供服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文化的保存與散播,培養人文精神,在圖書館的意義是重大的!

原住民教育現場

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學校希望原住民學生表演的時候,就必須要支援,但是當外面的團體邀請,透過社區組織請假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就會予以「特別關心」…比較難請假!雖然這可能只是局部學校,但是到底原住民兒童的受教權利在哪?若不需要表演,就不要表演,不應該有兩套標準!

年祭應該有特休,不只在學校,在工作上應該也是,保留自己的文化,應該成為特休的條件,回到部落可以有的傳統活動!其實參與部落的組織,多是在國中的階段,至少在卑南族是如此,因為這個階段的少年要住進巴拉冠,但只少在前一兩週,是需要如此,也感受到部落在年祭前的的熱鬧!為什麼部落的慶典的學習卻是要等到課本上有寫的時候,還有課本寫的跟自己生活經驗不同的!例如卑南族的海祭,課本的淺化,基本上還不如他們的生活知識,課本上的知識可以給非原住民的小孩看,但是原住民的國中生只學這麼一點點嗎?

年祭就是最好的文化體驗與活教材了,不是嗎?不管是哪一個族群,都應該可以有這樣的活動,可以寒暑假少放些,補在年祭上!學校應該有這樣的權力調整!原住民也可以選擇自己要過怎樣的年?!但是學校卻沒有配合的活動,就算是非原住民的孩子,也可以透過這個機會實用基礎學科,例如說邀請外國媒體或著是MSN報導年祭,結交國際友人(這樣就可以練習說英文!),搭工程的實用科學、數學的運用!兩性教育等都可以透過年祭來傳達,甚至是道德與品格教育,因為在會場上有伙伴提到「原住民原本的道德觀念…」這些都是很好的學校教育的教材!但…這些人文資料,與地方資源,都是最好的學習教材,所謂的在地化知識庫的建立,也是需要有人的重視,但是這些要考出來嗎?挺有趣的,或許可以把這樣的精神傳遞出去吧!

至於非原住民的小孩也可以透過活動的設計瞭解,原來自己身邊的文化就是這樣可貴!並不是只有所謂的喝酒跳舞等慶祝活動而已!我十分認同,文化的內涵不應該被窄化。卑南的除喪跟我們的清明節掃墓一樣重要!只要社區的力量夠,就能夠去影響學校,這是在陳爸身上看到的堅持與成果:

當然說到母語教學的語言巢…呵呵!這一直都是可以去努力的方向。重點是地方要有人開始做!

原住民基本法
第七條 (教育權利)
  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本多元、平等、尊重之精神,保障原住民族教育之權利;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第二十三條 (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生活方式等之權利)
  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

原住民教育法實施細則
第三章 課程
第十八條 各級各類學校相關課程及教材,應採多元文化觀點,並納入原住民各族歷史文化及價值觀,以增進族群間之瞭解及尊重。
第十九條 政府對學前教育及國民教育階段之原住民學生,應提供學習其族語、歷史及文化之機會。
第二十條 各級學校有關原住民民族教育之課程發展及教材選編,應尊重原住民之意見,並邀請原住民代表參與規劃設計。

議題三:一本書的完成記錄了文化

其實可以先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發行B4對折後也是很多張的小報紙…,三段式的作用「活動的承諾」、「活動的紀錄新聞」、「活動心得分享」。書屋季刊十分可以朝這個方向去發行!等有錢在大量印製!沒錢有沒錢的作法對吧!

在這個議題裡面,看到了編輯刊物的專業!我十分認同知識的地方化,因為每個地方就會有自己的老照片老故事,這些故事才會匯集了這個地方的人,若人不瞭解自己的歷史就等於過去的空白,怎樣能展望未來?

術業有專攻,地方文史,要真的做到「有考據」這需要一些時間與專業!這次認識了頌恩,感受到他的熱力!保存地方文化的熱情,與研究的精神!真的是佩服。另外還有姜大哥,台東文獻的許多,有很多寶貴的意見。我是一個教師,當然教師也可以有這樣的專業去蒐集資料,但是更多的專業是在「組織」並做教學,三仙台的夫妻檔,這也是很重要的執行者,透過經驗的分享可以看到更多。

最後的心得與分享:

繁星點點,大家的聚集畫出了一個星座,而這個星座的名字叫「希望」
淑芳最後說的:熱情-負責心

因為三仙台的社區他們說他們的地方大但是空空的,我說書屋的書歡迎他們來搬書!其實有許多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正在整合中,「書香再傳」也一個可以合作拿到書籍的好地方!

但是對於地方圖書館,若是能經營出特色,累積當地的知識,這是我對地方圖書館的憧憬!可以看到當地的歷史與生態的演進等等,這才是這各地區的人民記憶,也會是寶庫!文化是一種生活,對我說來教育也是傳遞文化的方式…文化不是只有單一的士大夫思維!地方的文化若能抬頭,人民看到自己的價值,地方在全球化潮流下才會有出路。

沒有留言:

一起打拼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