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7

1. 如何善用社區空間,文化生活圈的space怎麼運用?2. 怎麼進行人才培訓?

議題:1. 如何善用社區空間,文化生活圈的space怎麼運用?2. 怎麼進行人才培訓?
發起人:林建志、張寶分
參與者:李吉崇、那布、林于靖、鄭振興、林秀玉、葉秀侖、比恕依、廖中勳、林柔玫
---------------------------------------------------------------------------------------------------------
討論內容:
林建志
空間除了建築物之外,大家可以想像社區的空地、環境等等。
那布
空間多了一度---網路,空間如何運用,必須多一點創意。
林建志
看過兩本書:「空間就是權力」---誰的社區?活動中心的使用者是誰?「創意城市」---公共空間環境是需要美感的。公共空間需要美感、令人舒適、有創意,會增加居民前去使用。想到社區活動中心就不具吸引力。「善用空間」是說如何使社區活動中心之類的,還有文化生活圈裡的文化據點、設施,讓居民想主動前來使用,環顧台東社區的空間不是粗造,就是不夠。
廖中勳
善用社區空間的方法如同前述的創意,永安社區常用的空間活動中心與農產中心,透過經常辦活動,均有許多人前來參觀和使用,明年度規劃更多的活動。還需要找一些人來推閒置空間的再利用,空間的活化需要創意的呈現。
林建志
類似德國小鎮的家庭音樂會,引致社區活動中心會如何?一般聽到社區幹部在談空間活化時,多偏重對外行銷的使用,是否應先想像對內有一處定期服務居民的空間,這樣的空間能讓居民毫無干擾,就像待在自家客廳那樣的自然和需要,這個空間以往在農村、部落原本就有的,而不是外加的,問題是如何找回來,這個空間會更有人氣?
那布
社區空間原本即是社區居民使用,公部門應提醒社區提案人,考量社區空間的定位。
林建志
社區的空間應有對內與對外的使用規劃,才不會對居民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擾。對內的空間可充實文化教育的功能。
李吉崇
對內溝通,廟很重要。---教會亦然。
林建志
可藉由巡迴展演來串連各據點,啟動空間,功能活化。
廖中勳
空間習慣性地被使用,誘因蠻大的,誘因…
那布
人才培訓要訓練什麼?
林建志
對政府辦過的培訓班的印象?
鄭振興
過去參加的培訓是文化傳統的訓練,有產品。訓練十個,有一個出來就很不錯了。
林秀玉
培訓之後,應有後續的動作。
李吉崇
文化局之前曾辦過文史調查培訓,分成三階段,先上課,再去做調查,回來再用研究論文的方式要求學員的成果報告。
廖中勳
人培不要期待太高。
巴奈
Sakului陶的教學,用感染老人家用最傳統的方式表現自我,形成特色。
那布
一個藝術家的影響力有多大,效益有多高?
比恕依
原民台的影像人才培訓班,電視台預計從學員中挑選十位進台工作,是相當大的誘因。整個課程很實務地操作,帶動學員專注於課程的訓練。
林建志
現在大學理論的科系逐漸沒人念,科技人才越來越多。應說人力市場是最大的誘因,反觀社區中實務性的課程較多人參與。
張寶分
無任何期待,文觀處是沒有工作機會作為吸引。
林建志
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才能進行台東文化願景工程?
廖中勳
水保局提案是有門檻,例如社區先上一系列的課程,再來,社區曾執行過哪些案子,來當提案的審定條件。
林建志
例子:仰山基金會在社區提案前,先有練功期,會讓社區清楚計畫的要求和期許。
巴奈
對我而言,真正要被培訓的是我們,最有價值的是老人,應像這些老人求教。例如…
林建志
人才培訓應像文史調查的方式,研發學程制度,不全要像大學一般,也可向巴奈敘述的類似師徒制,還有共生制等。
台東文化行政人才缺乏,培訓出來的人才後續揮灑舞台的機會如何創造(誘因)?
秀玉
公部門如何培養出在地需求的人才?
那布
政府是公僕,民間應主動提出自己的需要,告訴政府民間需要什麼,應該幫助達成的事。
李吉崇
部落人才不足是常態,open space是很好的機制,未來可以把場所拉進部落、社區內,直接討論核心問題。
建志
民間的核銷、文書之類的行政能力,應要自我加強或被訓練,才能做更大的事情。
那布
有沒有可能簡化一切程序?
建志
一群人在一起做事的形式是多元的,組織運作的方式就是大家依規矩辦事,免得溝通不良,程序是必要的。
李吉崇
人才不足,文化生活圈某種程度就在解決這個問題,人員互相流動支援,分工合作。

沒有留言:

一起打拼的伙伴